这已经是最后一期了哦!

我知道了

2016年07月22日

上一期 下一期
第一版:要闻
2016年07月22日

谢祝邦:“站上讲台,我就年轻10岁!”

作为一名老师,他默默坚守三尺讲台;作为一名校长,他以追求教育现代化为己任,带领全体教职工成就了曹中的辉煌之路。温文尔雅、朴素无华,他就是曹甸高级中学校长、党支部书记谢祝邦。

呕心沥血育桃李

1988年谢祝邦从扬州教育学院毕业后,便到曹甸高级中学担任政治老师。工作之初,谢祝邦就秉承用毕生忠诚于党的教育事业的信念,认真钻研教材与教法,用心呵护每一位学生,做学生的知心朋友,倾注全部的爱去发现他们学习上的每一点进步,去寻找他们思想上每一个闪光点,不断地肯定学生、激励学生,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增强学生的自信心。

思想政治课理论性较强,他积极探索教学新模式,采用启发式、纠问式等多种教学方法与案例教学、学生自主探究相结合,运用现代多媒体教学手段深入浅出,因势利导,幽默风趣,加之扎实渊博的学识,使学生每一堂课都倍感温暖与轻松。

“要想教给学生一瓢水,自己要有一桶水。一个善于学习,树立终身学习理念的老师,更能在指导学生学习上具有针对性、前瞻性”。这是谢祝邦的任教理念。

为更好提高教学水平,谢祝邦在高质量完成工作的同时,不断加强学习,提升自己的知识水平和业务素养,如今他已成为全县高中政治学科教学带头人。与此同时,他多次参加教改活动,并把在教学活动中积累的经验写下来,多篇论文在省市获奖。

30多载倾心教育事业,他已经桃李满天下,这是谢祝邦最为自豪的事情。“站上讲台,我就年轻10岁!”谢祝邦感慨地说。

尽职尽责领路人

曹甸高中是一所农村学校,学生基础较为薄弱,管理工作复杂难做,但谢祝邦把曹甸高中营造成一个大家庭,他就是家长。他尊重和关心每位老师,对每位老师嘘寒问暖,鼓励年轻老师大胆努力工作。不少外地老师来到曹中后,都对曹中拴心留人的工作环境给予赞叹。

作为一校之长,谢祝邦十分注重师德师风师能建设。每年组织开展“创文明行业、树师表形象”活动,提高教师自身的道德修养和理论素养。让“德高为师,身正为范”成为每个教师的自觉追求。他围绕教育现代化目标,注重抓教师理念的转变,深化教学改革,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抓高效课堂的构建和学生的自主学习、高效学习,提升了学校的教育质量,学校呈现出理念新、教风正、学风浓的良好局面。

困难家庭学生的学习生活情况谢祝邦一直牵挂心中,他对每个年级的困难学生家庭情况都了如指掌。经常与他们谈心交流,鼓励他们要刻苦学习,争取学业有成,并通过各种捐资助学活动解决他们的生活难题。

“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这是谢祝邦的座右铭。他始终站在教育这块精神高地,用清贫而充实的一生,谱写自己平凡而伟大的华美乐章。

文化熏陶满校园

曹甸是历史文化名镇,也是革命老区,1940年,陈毅、刘少奇领导新四军在这里打响了著名的“曹甸战役”,留下了许多可歌可泣的战斗故事。作为土生土长的曹甸人,谢祝邦对曹甸丰富红色文化资源感受很深。他认为这些都曹中人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德育教育资源。为此,他将新生入学的第一堂课设在了校史展览馆内,让大家了解曹甸高中的发展历程,接受文化熏陶和教育;每年组织学生开展追寻“苏公足迹”毅行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感悟老区人民热爱祖国、艰苦奋斗的光荣传统。

“自强不息”是曹甸高中的校训,谢祝邦始终铭记这句校训,不断丰富曹甸校训新的内涵,在全校倡导“生自强,做国家建设栋梁;师自强,走名师成长之路;校自强,建设农村一流名校”。在各种文化的熏陶下,一代又一代曹中人自强不息、奋斗不止,创造了一个又一个佳绩。

“打造文化校园,营造浓郁的文化校园氛围,让师生时时处处受熏陶。”这是谢祝邦在教学工作上的目标。谢祝邦要让那些曾经没有考上重点高中,在人生十字徘徊的同学们看到希望和未来,同时把打造文化校园定位今后的办学特色。如今,在曹甸高中的校园内,墙上有励志故事,楼道有名人名言,校园里到处弥漫着书香的气息,粘贴着文化的名片。曹甸高中正朝着“文化校园”的目标一步步迈进,谢祝邦正在以昂扬的姿态带领曹甸高中老师们奋进拼搏、不断进取。

·梅友宽·







您当前使用的浏览器版本过低,可能导致部分功能不能正常使用。
建议使用 IE9及以上版本,或 Firefox ChromeOpera等浏览器。谢谢!
现在升级 稍后再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