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也谈宝应足球
□张磊
提起足球,宝应人心中总有一种特别的情愫。上了年纪的宝应人,一定还记得上世纪七十年代宝应足球场上许多踏着尘土甚至泥泞拼搏征战的前辈好汉,还记得老体育场里对着灯光球场看台外墙练习射门的一群小孩,还记得全县职工足球大战观众里三层外三层的盛况,还记得从1986年起连续十多年宝应代表扬州参加中国扬州—日本厚木少年足球赛的往事,还记得上世纪九十年代末江苏省女子足球队在宝应基地诞生并训练生活一年七个月的情景。宝应足球曾多次获得省级比赛的第一名,曾向省队、国家队输送过多名优秀运动员,也曾培养出许多足球骁将征战在全国俱乐部比赛的赛场上。
面对“扬超”,宝应足球将有何等表现?能否再续荣光?我相信,无数宝应人都十分关注,也非常期待。
最近公众号上,不断有宝应足球协会迎战“扬超”的报道,我也曾到现场探班,采访了一些体育、足球人士。最炎热的天气里,宝应足球队的组建工作在烈日下进行,选拔球员,训练体能,战术演练……球场上生龙活虎,教练和球员汗如雨下。足协的领导们忙到晚上七八点钟,才端上盒饭。为了扩大社会影响,宝应足球队队徽、队歌歌词征集活动顺利开展,为宝应主场比赛征召服务志愿者工作也在进行。宝应足球的热浪在酝酿、在升腾。
不知有没有人想过这个问题,省市为什么搞“苏超”“扬超”?难道这仅仅是一项体育赛事,想通过推广足球运动、达到促进城市间体育交流的目的?当然不仅仅如此,搞“苏超”“扬超”,这还是推动全民健身普及、城市品牌建设、体育产业升级的重要举措,还有鼓励大众娱乐消费、激发经济发展活力、弘扬体育拼搏精神的重要意义。因此,我们千万不要把这一体育赛事局限在体育范畴内,要做大它的影响力,放大它的正能量。这既是一种挑战,也是一个机遇。宝应相关部门、行业应该立即行动起来,动脑筋想办法,针对工作薄弱环节,拿出具体解决方案,多吸引外来球迷,多提供宝应特色文旅产品,为提高宝应的美誉度同频共振、携手担当。
足球是公认的世界第一运动。作为承办这项赛事的各地政府部门,除了做好各项组织工作之外,重中之重是提高自身的足球运动水平,因为这是龙头。如果自己比赛成绩优异,正能量在本地将会大放异彩;如果自己比赛成绩不佳,将会把比赛原本可以放大的经济、美誉效应在本地大打折扣。因此,抓好足球运动是关键、是前提。应该说,宝应在这方面有基础、有传统。但近十多年,扬州市其他县市区足球运动水平提高很快,大有超越宝应的势头和实绩。我们要正视现实,从零开始,立足当下,规划长远。
就这个问题,我思量许久。我以为,我们宝应要认真总结足球运动发展五十多年来的经验教训,发扬成绩,不断创新,进行县内的顶层设计,协调整合相关部门力量,制定切实可行的发展规划;要紧紧抓住“人”这一重要因素,调动发挥好各级相关领导、全体教练员和各位家长、球员的积极性,把上世纪七八十年代宝应足球人不畏困苦、勇于进取的精神发扬光大;要动员社会力量发展体育运动,构建浓厚的爱健康、爱运动、爱足球的社会氛围,形成良性循环,提高足球运动以及其他运动的社会参与度;要扎扎实实解决足球运动发展的实际困难,比如经费等机制问题,教、体、文、旅结合问题等等,为宝应足球长期健康发展创造条件。
最近,我去拜访国家“新中国体育事业开拓者”勋章获得者、宝应体育界元老夏美谷先生,他殷殷嘱咐,宝应足球要好好抓呀,人家已经赶上来了。94岁的老人,其情深切。前天,我又看到国家召开足球工作会议的新闻。印象中,国家为某一体育运动项目专门开会,很罕见。东风劲吹,道路坦荡。宝应足球,有理由,有能力,“百尺竿头、更进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