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蒋长征:从“铁血战士”到“社区领路人”
□记者 胡银玲 乔杰 通讯员 童融
曾经,他身披戎装,保家卫国,在南沙海域挥洒青春热血;现在,他脱下军装,扎根社区,将服务群众当成新的“战场”。他心有猛虎细嗅蔷薇,以钢铁的意志攻坚克难、以温暖的双手为民服务;他坚持党性重品行、恪尽职守甘奉献,用实际行动践行着军人的初心使命。安宜镇南窑社区党总支书记蒋长征,用担当与温情,在基层书写着别样的华章。
以“作战思维”啃下“硬骨头”
“军人的勇气与执着,在社区工作中同样管用!”这是蒋长征常挂在嘴边的话。2011年,他结束12年海军生涯,本可选择更轻松的岗位,却毅然扎进基础设施老化、邻里矛盾频发的泰山东村社区。社区内不少小区比较老旧,污水横流、无序种养、乱堆乱放、私搭乱建的公共环境让居民怨声载道。“部队教会我,阵地丢了要夺回来,社区就是我的新战场!”面对困难,蒋长征丝毫没有退缩。
精准摸排,把准治理“脉搏”。蒋长征迅速制定“作战计划”,带着笔记本挨家挨户走访,记录下200多页的“民情日记”,及时梳理出居民急难愁盼问题,同时,他还组建了“党员先锋队”,带领社区党员带头清理卫生死角,啃下了环境整治的“第一块硬骨头”。
协助拆违,彰显治理“力度”。老旧小区改造是另一块“难啃的骨头”。居民的私搭乱建阻碍天然气管道铺设,近500户居民十年用不上天然气。清理违建的过程中,面对部分居民的抵触,蒋长征白天带着志愿者帮老人搬杂物,晚上带着政策文件上门给住户算“安全账”。在泰山东村社区党委坚强领导下,蒋长征和社区同志们经过连续45天“蹲点”沟通,最终协助有关部门拆除了小区内4000多个违建铁皮房。
用“绣花功夫”织就“暖心网”
蒋长征常说,在社区工作既要能扛“硬任务”,更要会做“软文章”,把群众的“小事”当成“心头大事”。
社区治理,难在琐碎,贵在坚持。乱占绿地种菜浇粪,曾是小区居民最头疼,反映强烈的问题。蒋长征没有强硬执法,而是带着党员上门“唠家常”。“老哥,您种菜是勤快,这小葱长得真好,但粪水臭了整栋楼,大伙儿想开个窗户通通风都难,要不我们一起想想办法?” 蒋长征一边耐心劝说,一边联系绿化部门规划公共花坛。短短两个月,臭气熏天的菜地变身“口袋公园”,环境越变越好,居民们也从冷眼旁观转变为主动浇水养护,不少居民更是感慨:“蒋书记真是把咱的事当自家事办!”
枝叶关情,以心换心,守护群众冷暖。85岁的桓大爷中风摔倒,蒋长征接到电话第一时间赶到现场,第一时间把老人送到了医院;失独老人万奶奶因水管漏水欠下高额水费,他连夜联系水务公司排查;暴雨天,他蹚着齐膝积水疏通下水道,浑身湿透却笑着说:“我当过兵的,这点苦算啥?”点滴小事,让居民把他当成了“自家人”。
以“初心如磐”绘就“新蓝图”
2024年10月底,蒋长征来到南窑社区担任党总支书记。
岗位更迭,阵地转换,他的“为民服务作战图”却始终清晰。
深耕网格,激活老旧小区新样貌。蒋长征深知小区环境整治的关键在于“内外兼修”,既要改善硬件设施,更要提升居民文明意识。他首先升级了社区的基础设施,配备多功能道路清扫车,实施“早晚两扫”保洁机制。在商户集聚区域,规范设置分类垃圾桶,以“先整大环境、再治细微处”的策略,让居民在环境变化中养成文明好习惯,实现从“被动整治”到“主动维护”的转变。
针对老旧小区户厕等问题,蒋长征还利用休息时间,走进居民家中对改厕政策与卫生知识进行宣传,得到了广大居民的广泛支持,逐步实现“小厕所”改善“大民生”。
戎装虽解,赤诚依旧。蒋长征这位“兵书记”始终不忘军人本色,将“为人民服务”的信念深深刻进骨血。他带着敢打必胜的血性,带着昂扬的斗志,在社区“小舞台”上续写着为民服务的大文章,诠释着“退伍不褪色”的军人本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