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戎耀荷乡·为烈士寻亲
宝应是苏中革命老区,战争年代,众多优秀宝应儿女不畏艰险、前赴后继地投身革命斗争中,为宝应留下了珍贵的历史记忆和红色血脉。然而,部分烈属因种种原因与烈士失去了联系,甚至有些烈士的身份和事迹被淹没在历史的长河中。为让更多的烈士得到安慰,县退役军人事务局成立了“为烈士寻亲”专项行动协调小组,开启了为烈士寻亲之旅。
九旬老人跨越78载的想念
2024年3月22日,扬州市江都区邵伯保卫战烈士陵园内,九旬老人高鹏仙在这里,终于“见”到了自己在邵伯保卫战中英勇牺牲的父亲。时隔78年的想念,在这一刻终于得到了回应。
父亲高有元1946年参加革命,在邵伯保卫战中不幸牺牲。他虽没有留下一张照片,但父亲样貌却一直留在高鹏仙的脑海中。1951年,一张烈士证明书送到家里,上面写着“高有元,解放军某部战士。1946年,江都邵伯,在解放战争中牺牲”。拿着这张通知书,家里人倍感痛心,同时也感到自豪。因不知道老父亲的遗骸埋葬在哪里,七十多年来,高家人一直在寻找,却始终没有消息。1955年,在父亲的影响下,高鹏仙参军入伍,成为了一名军人。多年后,高鹏仙退伍回到老家,也从未停止过寻找烈士父亲遗骸的脚步。
高鹏仙的儿子高志明在得知县退役军人事务局成立“为烈士寻亲”专项行动协调小组后,立刻带着父亲前去求助。专项小组得知情况后,立即安排人员联系相关部门查找资料,同时多次前往江都邵伯实地调查。在邵伯保卫战烈士陵园内的一座烈士墓碑上面,找到了一位烈士的名字叫“高有元”,是不是高鹏仙的父亲呢?随即专项小组的工作人员又找到了当地退役军人事务局和档案管理部门再三核实,通过籍贯、年龄、牺牲时间等资料进行对比,最终确认“高有元”烈士就是高鹏仙的老父亲。
以网为“媒” 圆寻亲梦
“父亲,大哥终于找到了,您安息吧。”在父亲墓前,李学顺声音颤抖地说,“70年来,家里人只知道大哥李学安在抗美援朝战争中牺牲,却一直不知道他安葬在哪里。父亲在世时,一直叮嘱我们要找到大哥安葬的地方,带他‘回家’。如今,知道大哥安葬地在哪里了,父亲也可以放心了。”
李学安,1946年5月在常州参加革命,从东北打到西南,参加了天津、渡江、滇南等战役,荣获二等功。朝鲜战争爆发后,他随军入朝参战。李学安牺牲的消息传回家后,父亲李寿康悲痛万分,曾多次到常州市政府找有关部门,请政府帮助了解情况并告知李学安的信息。1955年,为响应“回乡生产”的号召,父亲李寿康带着李学顺及其大女儿和小女儿回到了宝应老家生活。2009年,鲁垛镇政府在鲁垛烈士陵园内为李学安修了墓、树了碑,上面刻着“李学安烈士之墓”。
2024年初,李学顺向县退役军人事务局打去电话,希望帮助自己寻找大哥李学安的安葬地。在得知老人的寻亲需求后,县退役军人事务局迅速成立寻亲专班,赴地方党史、档案馆、烈士陵园、纪念馆等单位部门核实烈士身份信息,但因为时间久远,获得的有用线索较少。
在众人一筹莫展时,李学顺的外甥孙王子晨提出,能否试试在网络上搜索相关信息。通过百度搜索“李学安、宝应、抗美援朝”等关键字,前后浏览了中华人民共和国英烈馆、退役军人事务部寻亲小程序、微信公众号等。最终在2024年4月16日这一天,大家在志愿军寻亲服务团公众号中看到了一篇名为“江苏籍志愿军烈士寻亲第二批”的短篇文章,里面罗列了其他志愿军烈士家属在朝鲜扫墓期间发现的志愿军烈士墓地名单,其中就有“李学安 江苏省扬州市宝应县”。这很有可能就是找到李学安烈士安葬地的重要线索。
通过与“南方寻亲”志愿军烈士寻亲团负责人的交流得知,宝应籍抗美援朝烈士李学安同志,在朝鲜战争爆发后,随军入朝参战,任中国人民解放军第38军114师314团3营机枪连的副排长,牺牲后安葬在朝鲜平壤江东郡烈士陵园3号墓。
“云盘山”下埋忠骨
胥松烈士是扬州市宝应县人,1930年出生于宝应县大官庄乡沙河村(现小官庄镇诚忠村),1947年参加革命,先后参加淮海战役、中南战役、渡江战役和西南剿匪等多次著名战斗,在淮海战役中荣立一等功臣。1951年11月,胥松在云南保山剿匪战斗中壮烈牺牲。
胥松的安葬地一直下落不明,这也是他的家人迟迟未解开的心结。全家人好几次去过云南寻找,均没有结果。胥松的父母临终前都嘱咐孩子们,一定要找到他们的大哥胥松的下落。胥峰兄妹中健在的还有三人,四哥胥福华年近90岁,腿脚并不方便,寻找大哥胥松的任务就落在年纪最小的胥峰身上。
胥峰,胥松的六弟,曾多次到县退役军人事务局请求帮助查找。查询烈士数据库、翻阅烈士档案资料,但由于种种原因,为烈士寻亲始终未能如愿。
2023年清明节期间,县退役军人事务局同志联系上了云南《保山日报》市民热线记者牛乐升。他通过媒体寻找到了胥松的安葬地,但把胥松写成了许松,而籍贯、地址、烈士牺牲的时间等都与胥松相同,安葬地就在云南省芒市,曾安葬在云盘山下,现安葬在云南芒市革命烈士陵园。牛记者还拍了“许松”墓碑照片传了过来。随后,县退役军人事务局工作人员打电话向胥峰进一步确认。经过胥峰一番辨认确定,此许松就是胥松,“许”为笔误。胥峰表示,大哥胥松的安葬地已经找到,总算了了全家人的心愿。他由衷地感谢政府部门和社会各界为他家寻亲所作的付出。
英雄是民族最闪亮的坐标,犹如一盏盏灯、一簇簇火,光耀天空、烛照大地,激励我们不懈奋斗,走向更加美好的未来。为烈士寻亲,既是告慰和缅怀,更是致敬和责任,县退役军人事务局将继续全力推进寻亲工作,帮助还未找到亲人的烈士早日“回家”,并用实际行动让烈属更多地感受到社会的温暖和尊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