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已经是最后一期了哦!

我知道了

2025年04月01日

上一期 下一期
第一版:要闻
2025年04月01日

10万只芦花鸡喜抓新“鸡”遇

夏集范来华创办“大地飞鹰”合作社闯出产业致富路

□记者 梅友宽 苗培欣 王露露

开栏语

乡村振兴,关键在人。近年来,乘着乡村振兴战略实施的东风,在荷乡大地上,一大批有文化、懂技术、善经营、会管理的“新农人”如雨后春笋般涌现。他们中有退伍军人,有返乡大学生,还有致富带头人……不管何种身份,无关年龄大小,他们始终秉持这一份爱农村、爱农民的初心,在这片农村土地上大展才华、大显身手,为乡村高质量发展贡献新力量。

即日起,本报开设《宝应“新农人”》专栏,用文字分享宝应“新农人”的故事,敬请大家关注。如您有典型人物线索,也欢迎大家联系投稿。

“过去一直养的肉鸡,听说大地飞鹰合作社免费发放芦花鸡苗,今天特地过来领养几只。”前不久,由大地飞鹰蛋鸡产销专业合作社理事长范来华发起的免费发放芦花鸡苗活动在夏集镇举行,活动现场,村民们排着长队来领取鸡苗。当天,合作社共发放了500多只芦花鸡苗,这些鸡苗已完成了30天育雏期,且注射了3次8种疫苗。

群众养殖热情高涨,也让范来华对芦花鸡养殖的信心倍增。范来华告诉记者,每只芦花鸡苗的市场价格在22元左右,今天免费送给老百姓,目的就是能在当地推广芦花鸡,让越来越多的老百姓认可芦花鸡养殖。

78岁的赵秀英是蒋庄村村民,老人养了一辈子土鸡,但从来没有养殖过芦花鸡。得知老人有养殖的愿望后,范来华将10只芦花鸡苗送到了老人家里,并叮嘱老人喂养方式,遇到问题可以及时联系。看到鸡舍内10只活蹦乱跳的芦花鸡,老人笑得合不拢嘴,拉着范来华的手连声感谢。

范来华是一位怀揣飞鹰梦想的“鸡倌”。1997年,读完大学的范来华被扬州一家食品企业聘用,但一心想创业的他依然辞掉舒适的工作,回到家乡办起了养鸡场。经过多方考察,他从山东引进了优质的芦花鸡苗,探索生态高效养殖新模式,形成了独特的土鸡养殖风格。

走进范来华的芦花鸡育雏基地,只见圈舍整齐排列,育雏间严格按照现代化育雏模式设置,对鸡苗生长适宜的温度、湿度、光照等进行数字化控制,一只只芦花鸡活灵活现、憨态可掬,现场呈现出一派“鸡声鼎沸”的场面。

虽然育雏基地里有上千只芦花鸡苗,但闻不到刺鼻的异味。范来华告诉记者,他们采用的全新育雏方式,即发酵床养殖育雏。下面垫了锯絮,鸡粪下去之后,发酵菌把鸡粪进行分解,真正实现了生态环保。

为了养好芦花鸡,范来华自学了大量的农业相关知识,包括养殖技术、饲料配方、疾病防治等。积极参加农业培训班和研讨会,从各方面学习养殖经验和技巧,让自己养殖的芦花鸡在市场上占有一席之地。

从事芦花鸡养殖10多年来,范来华有自己一套成熟的养殖经验。

他推广的林下养殖生态芦花鸡不仅生长快、肉质好而且绿色生态、营养丰富, 有“土鸡之王”之称。范来华通过线上线下的模式,让宝应芦花鸡走向了更大市场。他注册的“大地飞鹰”商标通过农业部无公害认证,入选江苏省名优农产品品牌。

作为一名市人大代表、新农人,范来华既注重养殖品质的提升,也重视销售渠道的创新。最近,他也通过新媒体平台发布短视频来吸引更多的人关注宝应芦花鸡。如今,他的芦花鸡每年出栏约10万只,鸡蛋销售50000余斤。

谈起未来的发展规划,他告诉记者,自己正筹划如何推进传统养殖与文旅产业有机融合,力争用自己的努力,把芦花鸡打造成宝应农产品的一张靓丽名片。同时,也将发挥示范引领作用,让更多的老百姓通过养殖芦花鸡实现增收致富。

一只小小的芦花鸡承载的不仅仅是范来华的乡土情怀,更是推动乡村振兴的无限激情。范来华正用他的实践让芦花鸡成为致富的新“鸡”遇。







您当前使用的浏览器版本过低,可能导致部分功能不能正常使用。
建议使用 IE9及以上版本,或 Firefox ChromeOpera等浏览器。谢谢!
现在升级 稍后再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