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已经是最后一期了哦!

我知道了

2024年01月10日

上一期 下一期
第三版:两会特刊
2024年01月10日

2024年政府工作报告(摘要)

2023年工作回顾

2023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是三年新冠疫情防控转段后经济恢复发展的一年。一年来,我们高举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伟大旗帜,在市委、市政府和县委的正确领导下,在县人大、县政协的监督支持下,紧紧团结和依靠全县人民,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落实高质量发展要求,以确定性工作应对不确定性变化,较好完成了县十七届人大二次会议确定的目标任务。

这一年,我们发力拼经济,交出了提振士气的成绩单。面对复杂严峻的外部环境和国内多重困难挑战,顶住经济下行压力,预计实现地区生产总值960亿元、增长7%。完成一般公共预算收入30.05亿元、增长22.8%,其中税收收入24.18亿元。9项主要经济指标增幅均排名全市前三。

这一年,我们全力攻项目,跑出了产业发展的加速度。旗帜鲜明把招商引资作为 “一号工程”,实体化运作县招商办,新签约亿元以上制造业项目81个,其中20亿元以上项目5个。通过市认定制造业重点项目新开工24个、新竣工26个、新达产20个。70个列市重大项目开工率、投资完成率全市第一。完成固定资产投资500亿元、增长14%。

这一年,我们致力惠民生,增强了人民群众的幸福感。全体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6.5%、增速全市第一,城乡居民收入比缩小至1.45:1。高质量完成8大类63项民生实事,民生支出占一般公共预算支出比重达74%。《政事面对面》宝应专场成功举办,城区停车、安置房办证、老百姓买菜等一批“关键小事”得到妥善解决。

这一年,我们奋力争进位,提高了荷乡宝应的美誉度。多项工作受到国家和省表彰认可,蝉联中国工业百强县、创新百强县、县域投资竞争力百强县。城乡环境卫生清理整治工作入选国家发改委优秀案例。交通运输工作获省政府督查激励。

坚持稳中求进、稳中提质,经济运行整体好转

市场活力加快释放。切实为企业减负纾困,累计减税降费11.89亿元,惠及市场主体8600余家。年末市场主体突破8万户、增长19.5%,新增“四上”企业335家。发放各类惠民消费券400万元,直接拉动大宗商品消费3.3亿元,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7%。三次产业协同发展。工业开票销售首攀“千亿”台阶,入库税收、规上工业增加值分别增长89%、7.5%。新增5亿元企业4家、亿元企业20家,新增纳税过千万元市场主体23家,宝胜股份在宝纳税达4.7亿元。中国汽车零部件制造基地通过复审。射阳湖镇入选首批国家农业产业强镇,夏集镇获批省首批乡村振兴示范镇。获批省级重点物流基地1家,极兔智慧供应链产业园主体竣工。完成建筑业总产值713亿元。对外开放扎实推进。外资外贸企稳向好,实际利用外资1.65亿美元,实现外贸进出口总额61亿元。宝应经开区规上工业开票销售、入库税收、固定资产投资3项主要经济指标增速全市第一。全年新开工制造业项目65个,完成工业投资345亿元、增长18.6%。

坚持改革创新、优配资源,发展动能加速集聚

营商环境优化提升。深化“放管服”改革,开办企业、就业登记等26个高频事项实现“一件事一次办”,线上线下同步办理超8万件。制定“网格+代办”“首席+专家”服务事项清单,“拿地即开工”“并联审、容缺办”审批服务全面推广,“交地即发证”29宗、“拿地即开工”16个。创新转型深入开展。获批国家高新技术企业86家、科技型中小企业306家,创成省级研发机构8家。省生产力促进中心宝应站挂牌成立,新增高校技术转移分中心3家,获批省重大成果转化项目1项。菲达宝开获省长质量奖提名奖,获批省重点培育发展国际知名品牌2个,主导制定全市首个国际标准。净增有效发明专利208件。获批国家两化融合贯标企业75家,新增省工业互联网标杆工厂1个、市级以上智能制造示范工厂9个。资源要素支撑有力。出让工业“标准地”1922亩、亩均税收增长5.5%,盘活存量工业用地2157亩。入选国家重大人才工程9项、省“双创人才”4项,蝉联市“绿扬金凤”高层次人才创新创业大赛一等奖。

坚持统筹发展、补齐短板,城乡品质稳步提升

城市功能持续优化。市政配套不断完善,新建提升崇文路等主次干道3条,启用大货车临时停车场2个,新增机动车停车位2000多个、公共新能源充电桩81个,施划非机动车停车线5.9万米。城东农贸市场建成投用。提升改造公园6个,新增城市绿地30万平方米。城镇燃气实现“双气源”供应。改造老旧小区28个13万平方米、棚户区218套(户)、公厕57座。全面开展“三清三拆”专项行动。垃圾分类集中处理率达95%。镇村面貌不断改观。大中修县道17公里,提档升级农村公路18.7公里,改造危桥23座。运河宝应段绿色现代航运综合整治工程主体完工,宝应运河大桥主桥钢架贯通。实施集镇“三个一”“五个一”工程62个,打造乡村振兴示范带节点17个,建成省级特色田园乡村2个、传统村落3个。成片造林1650亩,运河岸线生态复绿40万平方米,修复湿地200亩,创成省级绿美村庄4个。生态环境有效改善。办结销号第二轮中央和省环保督察交办件31件。全年空气优良率80.5%、PM2.5平均浓度下降2.1%,改善幅度均列全市第一。建成污水处理提质增效达标区3.1平方公里,新改建乡镇污水处理厂3座。国省考断面水质达标率100%。

坚持民生优先、共建共享,社会大局和谐稳定

民生保障更有温度。全面落实援企稳岗政策,招引企业匹配用工2800余人,发放各类就业创业补贴2874万元、稳岗补贴1500多万元,惠及企业3200余家。困难人员再就业1452人,安置公益性岗位506人。住房公积金扩面5700人,新增保障性租赁住房2662套。完成家庭适老化改造300户,全市率先整合运营镇级公办养老机构4家。发放各类救助资金1.64亿元,惠及困难群众2.8万人次。公共服务更加均衡。新城实验学校开工建设,实施中小学、幼儿园新改建工程8个。公立医院改革与高质量发展示范项目启动实施,县人医三乙创建完成专家现场评审,县妇幼保健院异地新建工程正式开工,第四人民医院、山阳卫生院建成投用。新增健身器材80套、健身步道19公里。社会治理更趋高效。优化细分微网格4588个,“网格+”社会治理模式有效拓展。信访领域突出问题攻坚行动扎实开展,重大活动安保维稳任务圆满完成。重点行业领域安全生产风险专项整治“巩固提升年”行动深入实施,实现“三类场所”消防安全排查整治全覆盖。镇区安委办、消委办、减灾办“三办合一”运行。扫黑除恶常态化推进,刑事案件、可防性案件实现破案上升、发案下降。

坚持从严从实、立说立行,政府效能提速增效

始终把政治建设摆在首位,在学中干、在干中学,推动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走深走实、见行见效。主动接受人大法律监督和工作监督、政协民主监督和社会各界监督,高质量办理人大代表建议187件、政协委员提案245件。牢固树立 “过紧日子”思想,厉行勤俭节约,“三公经费”、一般性支出进一步压减。发挥审计监督“经济体检”作用,节支增效4亿元以上。新增“AA”信用等级国有企业4家,盘活存量国有资产1.4亿元。乡镇平台公司实现清零,债务风险等级保持在绿色区间。抓实省委巡视、审计发现问题整改,坚持和完善政府领导班子周例会制度,常务会议常态化学纪学法,政府系统党风廉政建设和意识形态工作进一步加强。

2024年工作安排

今年政府工作的总体思路

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对江苏工作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贯彻落实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按照省、市、县委部署要求,聚焦经济建设这一中心工作和高质量发展这一首要任务,坚持稳中求进、以进促稳、先立后破,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全面落实“四个走在前”“四个新”重大任务,巩固和增强经济回升向好态势,突破“双千亿”,奋进“百强县”,不断谱写“强富美高”新宝应现代化建设新篇章。

今年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

地区生产总值增长6%以上,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6%以上,固定资产投资增长8%,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7%,全体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与经济增长同步,节能减排、安全生产等约束性指标完成上级下达目标任务。

围绕全年目标,重点抓好七个方面工作

做强实体经济

夯实高质量发展的产业根基

更高标准构建产业体系

更大力度推进项目建设

更强决心做强园区载体

深化改革创新

激发高质量发展的内生动力

集成推进重点改革

持续增强创新动能

全面塑优营商环境

聚焦产城融合

建设高质量发展的现代城市

加快城市有机更新

强化城市精细管理

促进城市繁荣发展

推动乡村振兴

打造高质量发展的和美乡村

融合发展现代农业

实施乡村建设行动

多元推动富民强村

突出绿色发展

厚植高质量发展的生态底色

提升生态治理能力

加大保护修复力度

践行绿色低碳理念

增进民生福祉

提升高质量发展的生活品质

大力推进就业创业

织密社会保障网络

丰富公共服务内涵

树立底线思维

构筑高质量发展的安全屏障

加固本质安全底板

防范化解风险隐患

全面提升治理效能







您当前使用的浏览器版本过低,可能导致部分功能不能正常使用。
建议使用 IE9及以上版本,或 Firefox ChromeOpera等浏览器。谢谢!
现在升级 稍后再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