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3年政府工作报告(摘要)
2022年工作回顾
刚刚过去的一年,是党的二十大召开的喜庆之年,也是新一届政府履职的开局之年。面对百年变局和世纪疫情相互叠加的复杂局面,我们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全面落实“疫情要防住、经济要稳住、发展要安全”的重大要求,高效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统筹发展和安全,较好完成了县十七届人大一次会议确定的目标任务。
一年来,我们坚决筑牢疫情防线,倾力守护了人民群众生命健康。常态化做好疫情防控,高效闭环处置多起输入性疫情。突出平战结合、扁平化管理,公共卫生应急处置能力持续提升,县第四人民医院、方舱医院、3个健康驿站、大规模核酸检测基地二期工程建成投用,设立城乡核酸采样小屋57个,改造新建发热门诊7个,全县核酸日检测能力达6.2万管。较好完成了上海、无锡等地在宝隔离人员服务保障工作,组织950名医护人员支援兄弟城市抗击疫情,彰显了“宝应作为”。
一年来,我们始终突出发展核心,全力稳住了经济基本盘。全县经济承压前行、稳中有进,预计全年完成地区生产总值920亿元、增长5.5%。还原留抵退税后,完成一般公共预算收入28.8亿元,同口径增长9.8%、增幅全市第一,其中税收收入21.7亿元,同口径增长5.5%、增幅全市第二。全体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6.1%。完成固定资产投资427.3 亿元、增长 14%。新增“四上”企业339家。实现外贸进出口9.7亿美元、外资到账8000万美元、对外直接投资1500万美元。
一年来,我们牢牢守住底线底板,有力维护了社会大局和谐稳定。安全生产专项整治、“百日攻坚”行动深入开展,“三年大灶”胜利收官,省级安全发展示范城市创建通过初审,生产安全事故起数和死亡人数同比分别下降84.6%、77.8%。党的二十大维稳安保任务圆满完成,“信访突出问题攻坚化解年”行动高效推进,化解信访积案83件,信访局获评全省信访系统先进集体。政府债务化解力度持续加大,债务率有望实现“黄转绿”。
聚焦高质量发展,产业转型迈上新台阶
工业经济稳健运行。全年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6.5%,工业开票销售930亿元,上榜中国工业百强县。电力装备、电子信息两个主导产业占比、增速持续提升。组合式减税降费11亿元,新增5亿元企业2家、亿元企业15家、规模企业80家。新增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3家。获评国家两化融合贯标企业22家,新增省工业互联网标杆工厂1个、省智能车间2个。完成建筑业总产值730亿元、增长4.3%。现代农业稳步发展。新增高标准农田2.4万亩、有机农业面积2600亩。新认证绿色食品12个、有机食品7个。新开工市级农业重大项目6个、新竣工4个。创成国家级现代农业产业园。新增省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2家、市级以上示范家庭农场19个、农民合作社13个。村集体年均经营性收入达114万元、增长7%。服务业平稳增长。实现服务业增加值365亿元、增长7%。韵达快递电商区域总部投产达效,富安娜电商物流园主体竣工,极兔速递智慧物流园开工建设。新增服务业规上企业32家,净增税收过千万元企业7家、过百万元企业 32家。发放各类消费券150万元。
聚焦竞争力提升,改革创新实现新突破
重点改革扎实推进。跻身全国营商环境百强县。新增市场主体12665家。涉企审批事项在线服务覆盖率100%。创成星级镇区为民服务中心12家。重大项目建设实现“多证同发”“拿地即开工”,建设工程审批时间缩减50%以上。发放普惠金融领域贷款124亿元。上争非普惠制资金16.5亿元。项目建设量质齐升。新签约亿元以上项目30个。48个列省市重大项目全面开工,完成投资89.4亿元、完成率115.5%。14个重大项目开工建设, 20个重大项目顺利竣工, 15个重大项目实现达产,完成工业投资291.8亿元、增长22.4%。经济开发区实现工业开票增长11%。科技创新成效显著。新认定国家高新技术企业 70家、科技型中小企业280家、省创新型领军企业2家。获批省市科技项目7项。创成省级研发机构5家。入选国家重大人才工程4项,入围省“双创计划”6项,获市“绿扬金凤”高层次人才、乡土人才创新创业大赛一等奖各1项。主持、参与制订国家标准16项,专利授权1867件,万人发明专利拥有量12件。
聚焦新型城镇化,城乡面貌展现新气象
城市品质持续提升。新改建窑河、东升等农贸市场5个。东阳大桥建成通车。东延锦城路、北延奥体路,改造大昌路、园丁路。新改建智能化停车场2个。新增公共新能源充电柱387个。新增城市绿地30万平方米。新建保障性住房467套,改造棚户区421套(户),翻新公租房120套。整治老旧小区37个25万平方米。镇村环境不断优化。实施集镇“三个一”“五个一”工程62个。改善农房561户,建设新型农村社区14个。大中修县乡道37公里,提档升级农村公路65公里。优化城乡公交线路4条。打造农村生态河道213公里。绿化造林2000亩,建成省级绿美村庄8个。生态环境治理有效。运西垃圾填埋场规范封场工程等中央环保督察问题有效整改。关停非法码头等占用户17家。完成产业及能源结构调整项目20项、挥发性有机物污染治理工程74项。整治三支排河、一纵河等城区黑臭河道5条。
聚焦高品质生活,民生福祉得到新改善
社会保障更加健全。采集就业岗位1.8万个,新增城镇就业6708人、困难人员再就业1294人。新建颐养社区3个、标准化居家养老服务中心12个。居家养老服务扩至3.5万人。“15分钟医保服务圈”实现镇区全覆盖。社会事业协调并进。新改建实验幼儿园天悦园等学校7所,实施实验小学教学楼等新(扩)建项目4个。新县人民医院建成投用,泾河、小官庄镇卫生院新建项目主体竣工。公共文化场馆县级服务 342.6万人次。社会治理扎实有效。实施“精网微格”工程,细分微网格5505个。数字化城管、“12345”政务热线完成归并整合。新增人脸识别点位250个、智能(微)卡点80个。反电信网络诈骗、打击养老诈骗、夏季治安整治等专项行动深入开展。
聚焦现代化政府,自身建设取得新成效
坚持旗帜鲜明讲政治,认真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坚定拥护“两个确立”,坚决做到“两个维护”。自觉在县委领导下开展工作,依法接受县人大法律监督和工作监督,主动接受县政协民主监督,全年办理人大代表建议212件、政协委员提案231件。全面落实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舆论引导和阵地建设持续强化。着力转作风提效能,干事创业氛围更加浓厚,县农业农村局被表彰为全国“人民满意的公务员集体”。认真贯彻中央八项规定及其实施细则精神,“三公”经费实现逐年压降。严格落实党风廉政建设“一岗双责”,强化行政监察和审计监督,加大反腐倡廉力度,重点查处粮食购销、融资平台和政法队伍等领域腐败犯罪,深入推进政府投资项目、民生资金等专项审计,政府廉政建设和风险防控进一步加强。
2023年工作安排
今年政府工作的总体思路
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紧扣中国式现代化的重大发展要求,认真落实省、市、县委全会精神,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聚焦高质量发展,更好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更好统筹发展和安全,围绕“五大行动”总体安排,突出稳增长、稳就业、稳物价工作,有效防范化解重大风险,推动创新动能不断增强、经济运行整体向好、社会大局持续稳定,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开好局、起好步。
今年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
地区生产总值力争突破千亿元大关;工业开票销售过千亿元;一般公共预算收入30亿元以上、同口径增长6%以上;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0%以上;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7%以上;全体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幅高于经济增速;完成节能减排、安全生产目标任务。
围绕全年目标,重点抓好七个方面工作
坚持提质增效
坚定做强实体经济
构建现代产业集群
强力攻坚项目建设
提升园区载体能级
坚持改革创新
着力增强内生动力
更大力度推进改革
更高水平创新转型
更宽领域扩大开放
坚持产城融合
聚力提升城市品质
全面提优城市形态
精细推进城市管理
持续激发城市活力
坚持乡村振兴
优先发展农业农村
加快发展现代农业
持续改善人居环境
着力激活农村活力
坚持绿色发展
持续夯实生态基底
强化生态源头管控
加快推动绿色转型
加强生态修复保护
坚持共同富裕
致力创造美好生活
提优公共服务
完善民生保障
繁荣文体事业
坚持人民至上
切实筑牢安全屏障
抓好疫情防控
抓实安全生产
抓细社会治理